文/妙熙

●年少心願

星雲大師十二歲出家,從小在資訊封閉的傳統寺院裡成長,佛學院也不許學生看報紙,讓求知欲旺盛,又關懷社會的青年僧,實在難以滿足。於是,學生們都想辦法偷看,並進行文字上的創作。

1945年,大師十八歲在江蘇焦山佛學院讀書時,編了一份自己專屬的雜誌,訂名為《我的園地》,每月出版。這跟一般的雜誌一樣,有發刊詞、社論、講座、議論、散文、小說、新詩、隨筆等。

大師也嘗試向外投稿到鎮江的各個報紙副刊,「命中率」頗高。大師說:「他投稿的第一篇文章是〈鈔票的話〉,描寫鈔票被不同人使用的感覺,如富人、窮人、小人物、地位高的人。沒想到,文章竟被報紙刊登出來。」受到鼓勵後,第二篇〈平等下的犧牲者〉、〈一封無法投遞的信〉、〈勝利聲中應有的自覺〉以及各種新詩作品等都陸續上了報。

焦山佛學院有「佛教界北大」的美譽,學生們的文章既有佛法哲理又兼具文學性,很受當時鎮江新聞界青睞,因此紛紛邀請他們擔任報紙副刊編輯。

大師也接受了《新江蘇報》的邀請,擔任「新思潮副刊」編輯。後來到了徐州,為《徐報》編「霞光副刊」。甚至在宜興的溧陽,與智勇法師合編《怒濤月刊》,連當時最具權威的《海潮音雜誌》在兩年的各期刊物中,都連續介紹《怒濤月刊》,主編大醒法師下了一個很大的標題說:「我們又多了一個生力軍」,給予非常大的鼓勵。文藝僧青年一路走來,醞釀了大師辦一份報紙的心願。

大師二十三歲來台,在艱苦的環境下創作,出版各種書籍,佛光山的文化刊物從每十天一次的《覺世旬刊》、到每月出刊的《普門雜誌》,各類文化出版刊物種類多樣,直到1988年台灣報禁開放,讓埋藏在大師心中的願望有了一線曙光。

●流言蜚語

1999年,台灣經歷「九二一大地震」,人心脆弱,正需要心靈重建,大師也在最艱困的時刻,決定創報,以文化和信仰安撫台灣這塊土地。

當時,台灣報業看似百家爭鳴,榮景一片,事實上正面臨著山雨欲來的競爭,如報風以腥辣為主的《蘋果日報》,已籌備登台;網路電子媒體興起,蓄勢待發,都讓台灣傳統媒體站上了備戰狀態。

嚴峻的大環境下,星雲大師以出家人身分喊出,要辦一份毫無羶色腥的媒體時,不僅報業專業人士不看好,就連自家信徒也紛紛來電表達憂心。

那一年,佛光山剛接辦南華大學,宜蘭佛光大學也在整地,美國有西來大學,蠟燭已經燒了一邊,如果再來辦報,燒錢燒人,確實困難重重。

甚至還有人輕蔑的說,許多媒體的背後都有財團支持,佛光山背後有財團支持嗎?

流言蜚語接踵而來,仍然打擊不了大師辦報的決心,創辦如火如荼的進行著,首先是報紙的名稱要叫什麼?大師寫下幾個報紙名稱之後,讓大家自由票選。最後,《人間福報》代表了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意涵,獲得最多票數,脫穎而出。

大師與相關人員緊鑼密鼓開始籌備,並指派當時正在寫博士論文的依空法師擔任社長兼發行人,採取與友報合作的模式辦報,省下許多額外開支,資源共享,達到雙贏。

到底要和哪一家媒體合作?在諸多選項中,大師最後親自拍板選擇了由王惕吾先生創辦,以「正派辦報」為宗旨的《聯合報》。

到目前為止,《人間福報》與《聯合報》兩報之間的合約,沒有繁文縟節,而是以彼此誠信為重,相互尊重,各自發展。

●人員調度

除社長依空法師外,大師指派依淳法師擔任總經理,永芸法師擔任總編輯,調永懺法師擔任發行,普門雜誌的妙普法師也前來籌備,佛學院剛畢業的學生也陸續前來報到,讓陣容更加完備。

大師原本定調2000年5月16日,佛光山開山日創刊,因此大家心想還有半年可慢慢部署、從長計議。沒想到,大師一句話:「過年先試報吧!」農曆年前大家都在忙,沒有兵將,誰來編報啊?軍令如山,只能依教奉行。

對於報紙編輯相當陌生,於是當時《聯合報》副總編輯涂明君安排了該報編輯前來協助,為這份理想報紙「接生」。

第一次試報時,手忙腳亂,直到晚上十二點,看到印著《人間福報》的報紙,一張張從印刷機裡快速印出,那種興奮,很難言喻,也許這就是新聞魅力的所在吧!

試刊成功後,不待春節,大師決定開春後兩個月,即4月1日創刊,眾人譁然。此時,不能僅靠《聯合報》編輯了,於是大師決定將本山書記室的書記們,如覺涵法師、妙廣法師、妙蘊法師、妙開法師、如常法師,以及剛畢業的學生妙真法師、妙鎮法師等近二十位法師,全都調度到台北,投入戰役。

創辦前夕,2000年3月27日,大師與聯合報暨民生報發行人王效蘭共同主持《人間福報》與《聯合報》印製合作條約簽約儀式,由當時《人間福報》社長兼發行人依空法師、《聯合報》系總管理處副總經理王文杉代表雙方簽約。

31日上午,於台北道場舉行創刊茶會,現場來了佛教、道教、一貫道、基督教等代表,以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吳伯雄、行政院新聞局長趙怡、台北市長馬英九、台灣生命線創辦人曹仲植、日月光企業董事長張姚宏影、人權協會理事長柏楊、人間福報總主筆柴松林教授、聯合報系董事長王必成、聯合報暨民生報發行人王效蘭、總管理處副總經理王文杉等一千餘人與會。

●頭版創舉

4月1日《人間福報》正式出刊,一份以推動社會祥和、淨化人心為職志的綜合性報紙躍然於世人面前。當時每天出版三大張,共十二個版面,頭版有別於其他媒體,不以即時要聞取勝,大師定調為「奇人妙事」。

以「奇人妙事」做頭版,在媒體界可說是破天荒的想法,如同不看好《人間福報》創刊般,各方意見也很多,包括老報人陸鏗都力勸大師不要做這麼無謂的嘗試。大師說:「我一生走過許多地方,看見各式各樣的人物,也對新奇的事物感到好奇,報紙不該只給讀者有限的資訊,世界上有趣的新聞太多了,每個人一早就能閱讀到美好的資訊,一整天的心情都會很快樂。」報紙發行後,此舉竟引來熱烈回響與同行的競相傚法。

不僅如此,大師還特別開設專欄「迷悟之間」,每天撰寫一篇文章在頭版刊登,之後每三年一個主題,如「迷悟之間」、「人間萬事」、「星雲法語」、「星雲禪話」、「星雲說偈」、「星雲說喻」、「人間佛教學報‧藝文」,持續二十年從未間斷,可說是創舉。

●傻瓜精神

《人間福報》創刊於2000年4月1日,很多人不理解,為什麼選在西洋愚人節這一天?大師說要效法「愚公移山」的傻瓜精神。

大師以鸚鵡救火為喻,有一天發生森林大火,濃煙密布,野火燎原,動物四竄。此時,有一隻鸚鵡從遠方飛來,口銜小桶來撲火,其他動物語帶著同情地說:「別傻了,森林何其大,火勢如此猛烈,你這隻小小的鸚鵡如何滅火?」

鸚鵡義正詞嚴:「災難時每一個人都該盡心盡力,只要我有心,不斷地銜水,不相信無法把火熄滅。」

長時間耗力下,在鸚鵡精疲力盡之際,牠的慈心悲願終於感動天神,天空突降大雨,將森林大火熄滅了。

媒體報導羶色腥吸引讀者,敗壞社會風氣,辦《人間福報》猶如鸚鵡銜水,力量微小卻有力挽狂瀾,捨我其誰的使命。鸚鵡救火,那一分豪情壯志、慈心悲願,才真是滅除森林大火的重要因素。

佛教有歷史以來,曾經辦過許多雜誌、學報、旬刊等,但沒有辦過日報;縱使有人辦,也在短短幾個月內就結束了。所謂愚人的精神,是鍥而不捨,《人間福報》秉持的正是這分努力不懈的堅持。

●弘法服務

晚清,中國積弱,國土瀕於瓜分豆剖,文人感時憂國,辦報救國,每以文章喚醒人民愛國情操,如梁啟超的《新民叢報》、《時務報》,張季鸞的《大公報》等,都是文人濟世的典型。

台灣媒體,因國共戰爭,國民黨政府來台,除主流平面媒體以黨政軍為主,如《中央日報》、《中華日報》、《臺灣新生報》、《臺灣新聞報》以及《青年戰士報》等。

最初民營的兩大報創辦人也皆為軍人出身,《聯合報》創報人王惕吾是上校退役、《中國時報》創報人余紀忠是少將退役,雖是軍人辦報,然編採人員都是一時之選,具有堅持媒體發揮監督政府之能。

文人辦報關注的是匡時濟世,不擅經營,往往入不敷出。工商勃興後,逐漸走向企業經營,相對弊病隨之而起。一旦報紙被過度包裝,報紙在商人手裡成了賣錢的工具,其內容可想而知。

而星雲大師以宗教家身分來創辦《人間福報》,是以宗教家淑世利人的情懷,辦一份服務眾人的報紙,他的理念宗旨是「弘法服務」,即為實現「人間有福報、福報滿人間」的人間淨土。

 

文章傳至:人間福報